
2020年,泰州市6个国考断面、24个省考断面和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III类比例均为100%,国、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、优良率首次实现“双百”目标,好水比例跃居全省第一。这一串串数据背后,有高精尖技术的支撑,更得益于一群坚定的“长江守护者”。

望闻问切,是把脉问诊开药方的关键。泰州市在启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之时,便引进高空瞭望、AI视频、雷达、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精尖技术,构建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。依托大数据平台,不论是基层、还是监管人员,都能化身“智能医生”,开启“长江数字体检”,深入到水体一线摸清长江生态底数。
沿江排口、工业、农业、航运、码头、岸线、生态、水质等8个“指标”数据实时展示在大平台上,这是与长江生态息息相关的“生命”指标,哪个指标异常,问题就直指哪个方向,为长江问题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依据。
“要管好,首先得看得清、看得全。”在大数据平台构建前期,基层治理人员便参与进来,结合一线实际情况确定高空瞭望、雷达、摄像头的部署位置,保障全长江段尽收眼底,形成水、陆、空多重立体式监管网。
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,基层治理与监管人员信息无障碍互通、环环相扣。长江岸线、沿线企业情况远程可视,一旦发生异常,问题预警、任务派发、调度、执行、反馈和考核评价于一体的闭环指挥调度体系开始启动,相关人员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理,处理结果同步上传,确保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各项工作“件件有落实、事事有结果”。
全民参与治理,才是母亲河长治久安的保障。除了相关管理人员和排污企业的共同努力,还有一群每天生活在周边的居民、渔民、村干部以及志愿者等,他们和江水常相伴,更是母亲河治理一线的参与者和见证者。
从小就在长江边长大的徐先生,对过往长江的美景甚是怀念。生于斯长于斯的他毅然决然地成为长江的“守旧人”。他说,以前的巡检需要他们人力出动,风雨无阻,但是效果有限,常常前脚走,后脚就有人偷捕偷排。而自从大数据平台上线以后,他深刻的体会到了科技的便利,高清全景摄像头、雷达和无人机的应用,不仅可以扫描到附近水域的船只,监管人员只要点击相应标志便能获取高清影像,查看具体情况;而一旦有可疑人员进入禁钓区域,平台会自动产生预警进行警示。
与此同时,每个重点排口现在支起了二维码排口身份证,公众直接扫码可以看到对应排口COD、氨氮等因子排放情况,全民公开、共享、共治的措施,大大减轻了基层监管的压力,也让泰州段的管理更加智能和便捷。
唯有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当事人,最知其中的不易。唯有呵护反哺的心态与行动,才能收获一江碧水,才让泰州长江段得以今日的大突破。